买书琐记

今日浦江 2025年08月01日 吴宣

  ◎吴宣

  家里从有第一本书开始,很快就有了一堆书,再到一柜子书、多得放不下的书。凡能坐下的地方都会有书,书房书柜满满是书,卧室床头柜上也有一大堆书,客厅、餐厅、卫生间都有。这些书是我平时从书店、网上一本一本淘来的。

  记得小时候很是羡慕隔壁有两个竹子书架的人家,两个书架上摆满了书。我去借书,却没有成功过,眼神只能从书上飘过。那时书架是读书人的象征,更是财富的象征。为此我在想,我也要这样的书架,也要有这么多的书。

  记得我买第一本书是被迫的,是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买的现代汉语小词典。一本现代汉语小词典需要两元五角钱,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。记得那时候的学费是二三十元,盐只要一角三分一斤。为了让父母掏出买现代汉语小词典的钱,当时我是费了不少的心思,说了不少理由的:老师的要求,同学们都有,学习需要,哥哥因不买曾被老师罚站,与老师搞不好关系……最终,父母在我的软磨硬泡之下同意了。当然这本书也是父母的珍藏,书扉页左小角写上了父亲的大名,我只是使用者。

  读大学时,有同寝室的人酷爱书法,写得一手好隶书,飘逸潇洒,让我十分崇拜。他教我书法临摹、碑帖等知识,我用节省下来的零花钱,去鼓楼书店买书。那时书法字帖非常少,像礼器碑、张迁碑、曹全碑等知名汉隶碑帖,很快会被买光。我去的时候,在半开架区域,被我翻到一本张寿碑,我视为珍宝,赶忙买下,根本不会去考虑拓本如何,印刷如何。同学对我说,这是一本少见的汉代知名隶书碑帖,只是字偏少,拓本不清晰,不易初学,当时我也是似懂非懂。为此,那段时间的周日,我常常往书店跑,成为很多书店的常客,最终我买到了张迁碑。就这样,在同学的指引下,我开始学张迁书法。而后,我又买了其他汉代隶书碑帖。所幸当时的书法字帖非常少,隶书入蒙,歪打正着,没让我书法走上弯路,为我打开了书法天地的大门。随后,我开始学习楷书、草书等书体,虽没有成为名家,但在书法中自得其乐。

  在工作的时候,我开始学习古诗。那时根本不懂,只知道二十字诗或二十八字诗。为此,我从网上买了几位诗词老师的课。自己没日没夜地学习,最终懂得了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。我还在网上参加了几次大赛,也取得了一些奖项。于是,我对诗词的学习劲头日益增大,为此购进了一大批诗词的书。唐诗三百首估计有四五个版本,李白杜甫的诗集也有两三个版本,当然还有苏轼、李贺、杜牧、柳永、李清照等诗词家的书籍,以及一些诗词家的名人传记。记得当时有一个初学者对我说,他读不懂我写的诗词,我自豪且自负地回他:“你看十本以上诗词的书,才能与我对话。”而我现在会对刚学诗词的说:“我们不能抱着那些所谓的诗词格律的工具书就谈创作,要从好的诗词、诗词鉴赏中学习,才能更好地创作诗词。”

  现在我的书已经越积越多,每次我都对自己说不能再买买买了,可是现在网上购书太方便了,宣传也给力,买书的优惠也是一拨接着一拨,于是我没忍几天,就会又开始买买买。书房中的两个书架,已经摆满。而今,书向客房、卧室、卫生间占领地盘。可能我已买书成瘾。

  想起小时候对书的向往,我觉得在那学习的年纪没有书,是一件遗憾的事。可能为弥补小时候的遗憾,所以导致我后来经常买书以慰藉。现在我已经不这样认为,读书是为了我能与圣贤对话,这才是我对读书的认知。买书,只是以标识的价格,请圣贤进入我的房门。为此我一进入书房,便能与圣贤对座交谈。此时,我觉得我的人生充盈富有,身心愉悦万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