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节假期 我县各景区迎来客流高峰

今日浦江 2025年10月09日 陈好 严顺华 张旎旎 盛于佳 徐晗昕

  郑宅镇“江南第一家”

  大畈乡大畈营地

  虞宅乡新光村

  本报消息(首席记者  陈好  资深记者  严顺华  记者  张旎旎  盛于佳  徐晗昕)国庆中秋双节假期,我县各景区迎来客流高峰,游客们纷纷走出家门,打卡特色景点,沉浸式享受假期惬意时光。

  在上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,参观者络绎不绝。自今年6月获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,这一承载万年稻作文明的重要遗址,成为众多游客的“文化打卡地”。公园内,构建起集参观、展示、科普、体验于一体的稻作农业景观。

  走进1号遗址馆,万年前的炭化稻米静静地躺在展柜中,颗粒虽微,却凝结着远古先民的农耕智慧;造型古朴的大口盆陈列一旁,独特的纹饰与形制,似在无声诉说万年之前的生活图景。游客们纷纷凑近展柜,细细端详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,不时发出惊叹,深切感慨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。

  “现场看到古人做的陶器,留下的炭化稻米,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,看完之后印象特别深刻。”来自杭州的游客张先生,在参观后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真切感受。

  以农耕文明为主题、融合乡村自然场景的田间博物馆,同样是游客体验的“重头戏”。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封闭空间,这里打破围墙限制,将知识课堂巧妙延伸至广阔田野。来自黄宅镇中心小学的学生,在老师与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化身“小小农夫”,以肥沃土地为“课本”,以古朴农具为“画笔”,沉浸式参与农事劳作——收割水稻,在汗水与欢笑中体会耕耘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。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,让孩子们跳出书本,深度触摸农耕文化的厚重底蕴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田间博物馆展示区还精心培育了20世纪以来不同年代的30余种水稻品种,从早期传统品种到如今优质杂交品种,生动铺展“一粒米”从播种、生长、收获到成为“一餐饭”的完整旅程。不少家长表示,这样的展示与体验极具意义,既能让孩子在躬身实践中读懂中华文明的根基,更能帮助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格,在劳动中感悟先辈智慧,收获课本之外的宝贵知识。

  在郑宅镇的“江南第一家”景区同样人头攒动、热闹非凡。作为浦江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景区,其独特的“家文化”“孝文化”,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寻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景区内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,红灯笼高高悬挂,喜庆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。游客们沿着青石板路缓缓漫步,参观古建筑群,聆听工作人员讲述“江南第一家”的历史故事与家风传承,在一砖一瓦、一词一句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部分游客还主动参与景区推出的非遗体验活动,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,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喜爱。

  “我们从杭州富阳区过来,国庆特意带孩子来玩。这里文化氛围特别浓,想让孩子看看‘忠、孝、节、义’的内涵,现场感受这份文化底蕴。”富阳游客徐女士笑着说,这次假期出行,孩子的收获远超预期。

  位于大畈乡的大畈营地,“山水大畈·鱼味无穷”首届乡村趣味摸鱼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。游客们纷纷卷起裤脚,踏入清澈见底的溪水中,俯身搜寻鱼儿的踪迹。每当有游客成功捕获,现场便爆发出阵阵欢呼,呈现出一派热闹的田园嬉戏场景。来自金东区的游客韩赛宇表示,他们一家已是第二次前来体验。“之前来过一次,感觉非常有趣。趁孩子放假,特意带他再来玩一次。”

  除了摸鱼活动外,大畈营地一以贯之融合了亲水嬉戏、户外露营、文艺表演等多种元素,为游客打造多元化的乡村休闲体验。来自义乌的游客楼先生对这里的自然环境赞不绝口:“浦江山美水美,空气清新,溪水潺潺,正是假期家人团聚、放松心情的理想场所。”

  游客的积极反响直接带动了客流量的显著增长。据大畈营地负责人虞水水介绍,国庆期间营地预订情况十分火爆,“10月1日至8日,日均客流量在1000人次以上。今年新增的摸鱼活动,让游客体验到了大畈乡优质的山水资源。”

  与此同时,仙华山风景区推出“自然科技挑战营”为传统山水游览注入科技元素。景区设置的无人机障碍竞速赛和遥控越野车挑战赛,让游客在欣赏自然奇观的同时,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。活动现场,家长与孩子们专注地操控着设备,无人机灵巧穿越、越野车奋力驰骋,引得观众连连喝彩。据统计,假期前几日,仙华山日均接待游客约1000人次。

  为确保游客安全,景区提前制定了周密的保障方案。“我们提前与交警部门协调,在山脚实施单向通行管理,确保交通顺畅。同时,在仙华山险要路段部署了专业救援人员,全力保障游客安全。”县社发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的叶泽恒告诉记者。

  在虞宅乡新光村游客们三五成群,悠闲漫步。孩子们在巷弄里追逐嬉戏,年轻人则不时被美景吸引,停下脚步拍照,尽情享受着这方山水带来的惬意时光。“我从桐庐一路骑行过来,山水都很美,但新光村还是让我眼前一亮。”来自无锡的邵先生告诉记者,“村里环境好,没想到还举办了一次水平很高的画展,这趟来得值。”

  邵先生口中的画展,在村文化礼堂举行。这场主题为“丹青绘锦绣 同走共富路”,致敬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暨两地三镇(乡)书画联展由S219共富联盟(建德、桐庐、浦江)联合发起,是推动“艺术乡建”跨区域协作的一次实践。117件作品风格多样,写意山水、乡村新貌与百姓生活尽入画中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展览不仅有名家力作,更展出了大量本地乡村书画爱好者的作品。

  “以前看画展都是看别人画的,现在自己的画能被天南海北的游客看到,心里特别高兴。”新光村村民朱跃交的脸上洋溢着自豪。据悉,仅虞宅乡就有20多位村民的作品入选。从艺术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,村民们的这一转变,是“艺术乡建”工作最实在的成果。

  画展的静雅意蕴还未消散,不远处的廿玖间里已传来悠扬的旋律。与展厅的安静不同,这里的氛围轻松而随意。年轻游客们点上一杯清茶,随着节奏轻轻摇摆,任由午后的时光在音乐中静静流淌。

  正是这多元的艺术体验,让游客的停留变得更深入和自然,也成功带动了乡村消费。在村里的“百镇优选”农产品店,店员们忙得脚不沾地,一边快速整理货品,一边向围拢的游客介绍特产。“假期游客多了,我们本地的笋干、马铃薯卖得特别好。”店主贾腾博笑着说,“欢迎大家多来新光村走走,把我们的乡土味道带回家。”

  记者了解到,双节假期,我县其他旅游景区均迎来客流高峰,凭借独特的山水资源与丰富的趣味体验项目,成功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的游客,成为短途出游的热门选择。各景区通过提供优质服务,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场精彩的假期体验,不仅确保大家能在我县度过欢乐、充实、难忘的长假,更为我县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