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水申
2024年7月22日,我怀揣着期待与憧憬,踏入岩头镇礼张村。这里钟灵毓秀,名人辈出,有记载的文化名人就有70多位。这里的山山水水、砖砖瓦瓦都充满着书画艺术的气息。
融入礼张 事事有回应
第一天到礼张村,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张泽农略带忐忑地找到我:“胡主任,今年村里的黄桃产量高,但个头较去年小,怕是要滞销,能否请媒体帮助宣传下。”我说:“没问题!”我立即联系了金华电视台助农节目组,并允诺陪同记者一起到礼张村采访。7月24日,我不慎脚部受伤,疼痛难耐,本需静心休养,但仅仅在受伤第三天,我便跛着裹纱布的脚,坚持陪记者进村拍摄。报道播出当晚,就有多家单位打来电话联系,村里人捧着手机看订单,眼里的欣喜比黄桃更甜,那一刻,所有的疼痛都化作了欣慰。初来乍到,便与村干部携手化解了黄桃可能滞销危机,也让我很快融入了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村落。
驻村以来,我的笔记本记满了“家长里短”,我经常与村两委干部共商村里的“大事”,也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村民办些“小事”,处理些“烦心事”。如为村民联系名医问诊,为村里新婚新人送上书画祝福等。
2025年春节前,村干部希望邀请书法家到村里写春联。我迅速行动,积极联系市县书协和金华书画院。1月23日,市县两地15名书法家齐聚礼张村,挥毫泼墨,为村民送上新春祝福。当村民从西泠印社员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卢心东手上接过饱含墨香的大红“福”字时,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,成了冬日里最温暖的风景。
打造研学 变流量为留量
深入了解了村史村情和书画文化底蕴后,我与村两委干部共同谋划,致力于做大研学产业,精心推出礼尚丹青——“我在礼张学书画”研学项目。
每逢村里开展研学活动,我总是不遗余力,发挥自己书画、摄影方面特长,为前来研学的学生授课。同时,积极为本地学校书画兴趣班学生辅导国画创作。我先后邀请刘国强、张仁海、严红星等名家为学生上课。名家的到来,为书画研学项目注入强大动力,让传统书画技艺在孩子们童真的眼眸中焕发出新的生机。这就是项目中的“名家助力行动”,与“引流增量”“提质增效”“文化惠民”共同构成“四大行动”,通过扩大宣传、与教育机构、旅行公司合作引流,千方百计提高礼张村村书画研学质量,打响“礼张书画研学”品牌。
建设村馆 打造艺术打卡地
去年重阳节,我带了66幅手书“福”卡为礼张村的老人过节。这些福卡,都是我和卢心东、金云平、雷淼余、杨兴旺等名家写的,老人们拿到“福”卡后爱不释手。活动现场,刚从农田回来的村民,也放下家具,即兴挥毫泼墨,围观人群爆发出一阵阵喝彩声。
经与镇、村反复商议,我们决定筹建一个礼张村美术馆。我们将依托现有的张书旂美术馆,不断丰富展存作品。今年国庆节,将在礼张村组织一次画展,对礼张村书画家作品、研学成果进行集中展出,来一场属于最基层群众的艺术盛宴。
在礼张村的日子里,我用心播撒文化的种子,愿作乡村振兴的独特密码,让每一位来到礼张村的人,都能带走一抹永不褪色的文化乡愁,在新时代的宣纸上,续写属于书画礼张的千年风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