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消息(通讯员 王超园)近年来,我县各中小学立足本土特色,创新形式、深挖资源,构建起多维度、立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,通过红色铸魂、课程创新、党建引领等举措,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,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。
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
依托浦江丰富的红色资源,多校以“行走的课堂”传承革命精神。岩头初中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,组织党员教师讲述本土先锋人物故事,带领学生重走红色足迹、访谈红色人物。一名学生感慨:“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令人震撼,红色精神在我们心中扎根。”浦江五中则开展了以“红色传承”为主题的教育活动,将家国情怀根植于每一个师生心中。月泉中学通过看红色电影、学唱红歌、走访革命老人、参观红色基地、给红色物件写历史故事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,着力提升思政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,增强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效果。龙峰小学打造了红色文化长廊,通过展示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事迹,让红色文化浸润校园每个角落。
课程创新激活思政课堂
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,各校探索思政课新样态。实验小学探索建构了“红色三区、四季有约、五全评价”的“345”思政育人体系,打造系列的活动性学科课程,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思政小课堂,走向社会大课堂,让学生在撰写提案、走访调研、模拟提问的过程中,深入了解社会问题。岩头中小组建行政班子宣讲团,围绕“理想与诚信”“国家认同”等主题,用通俗化、生活化语言传递深刻道理,让课堂“活起来”。浦江四中成立思政教师宣讲团,利用班会课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化行。实验中学在升旗仪式上开设“青春思政课”,引导学生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,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、生态保护中践行担当。浦江七中开设“国防小剧场”,通过小剧场挖掘思政元素,将爱国情怀寓教于乐,深化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。
党建引领凝聚育人合力
各校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,打造特色品牌。堂头中学以爱国主义为主线,通过时政廊、学科融合等方式,将家国情怀深植学生心田。该校流动时政廊紧密关联热点事件与模范事迹,成为学生涵养精神的“第二课堂”。浦江四中以“两亮三比”阵地、“智慧家长讲堂驿站”为抓手,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网络。龙峰小学深化“峰之彩”党建品牌,建设勤廉文化阵地,实现党建与思政同频共振。浦江五中在传统节日中融合思政与德育,既筑牢安全防线,又以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。
从红色热土到三尺讲台,从理论宣讲到实践体验,我县中小学正以系统化、特色化的思政教育体系,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精神力量。正如实验小学的一名同学所言:“我们要用行动诠释新时代的担当,让青春在为祖国奉献中闪光。”这片教育沃土上,思政育人的生动实践仍在续写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