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消息(记者 陈有林 楼浩)近年来,农用无人机作为农业科技革新的“排头兵”,为我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,推动着浦江农业在智慧化、现代化的道路上大步迈进。
春和景明,万物复苏。近日,白马镇粮食生产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。只见一架农用无人机,身姿轻盈,如同灵动的春燕,在波光粼粼的水田上空自如飞翔。它的螺旋桨高速旋转,卷起层层气流,精准地将种子播撒在水田之中。令人惊叹不已的是,短短15分钟,这架农用无人机就完成了20亩水田的播种任务。而在过去,依靠人工播种,完成同样面积的水田播种,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,而且至少要花费几天时间。
我县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县,农业资源极为丰富。截至2024年,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.1万亩,油菜种植面积为3.05万亩,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食用油供应贡献了积极力量。经过高标准土地整理的田块,农用无人机的优势愈发凸显。其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150~200亩,与传统人工劳作相比,效率提升了数十倍。农用无人机搭载着先进的植保系统,利用高分辨率摄像头和传感器,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。一旦发现病虫害,能够迅速精准定位,并实现精准施药,施药准确率超过80%。这不仅使农药使用量降低了20%以上,减少了农业生产成本,更降低了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,有力地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。同时,减少了人员与农药的直接接触,降低了中毒风险。当病虫害大规模爆发时,农用无人机能够迅速响应,在短时间内开展大规模作业,有效控制灾情,为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,助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为了更好地发挥农用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,我县种粮大户积极响应,已累计配备14台大型农用无人机,广泛应用于水稻植保飞防、播种、施肥等多个关键环节。2024年,全县农用无人机飞防面积达4.15万亩次。为了减轻农户的经济负担,激发他们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,我县发放33.27万元补助资金。浦江县隆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自2024年10月正式运营以来,积极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,全力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。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飞防团队,团队中有15名经过严格培训、取得专业资质的持证飞手。公司配备了21台大疆无人机,其中包括10台T70型、8台T60型、3台T50型,通过多机型协同作业模式,充分发挥不同机型的优势,单日最大作业容量突破3200亩。2024年,公司不仅服务本地农业生产,还积极拓展业务范围,累计完成跨区域服务7万亩次,推动了农业服务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,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。
近年来,我县积极落实浙江省出台的农用无人机补贴政策,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,均可享受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定额补贴,补贴额度一般不超过购机价格的30%,50L以上机型补贴额14400元。省定主要农作物种植主体实施飞防作业,可享受8元/亩次的补助。此外,获评省、市级示范性植保服务组织,还能分别获得0.6万元、0.4万元奖励。这些政策的实施,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生产主体使用农用无人机的热情。
我县将持续深入挖掘农用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。除了现有的病虫害监测和植保飞防等成熟应用场景,计划进军低空农产品运输领域,解决农产品运输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难题。在水产养殖方面,开展农用无人机自动投料作业,实现精准投喂,降低养殖成本。在畜禽养殖领域,进行农用无人机消杀作业,并率先开展猪场低空除臭试验,改善养殖环境。同时,通过农事服务中心联盟搭建低空经济应用平台,整合全县的地块信息、服务时间、种养殖品种需求、农户基础信息等数据,开发线上预约、支付及作业评价功能,打造一站式农业服务生态,全面提升低空农业服务效率,引领我县农业乘“机”腾飞。